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,為新北市新莊區瓊林里30歲女性,近期無出國史,活動地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,7月28日起出現發燒症狀,並於29日分別至診所及醫院就醫,經通報檢驗於30日確診,目前個案住院治療中,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。本個案與該里日前確診的3名本土病例住家相近,研判為同一起群聚感染;新莊區瓊林里該起群聚截至目前共4人確診。
開出10張改善單複查已改善
因應登革熱群聚疫情,地方政府持續加強動員,針對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疫情調查、孳生源清除、環境噴消與民眾衛教。近日仍於當地之戶內外及頂樓發現有孑孓之積水容器,衛生局已開出共10張改善單,昨日複查都已改善。
疾管署已督請地方政府加強公牙周病治療權力執行,籲請民眾務必配合政府各項疫情調查與防治工作,並依通知或公告主動清除孳生源,如拒絕、規避或妨礙主管機關之相關調查及處置,將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牙周病治療第67條處新臺幣6萬元至30萬元;另經查核發現孳生登革熱病媒蚊幼蟲者,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裁罰新臺幣3千元至1萬5千元。
對於”牙周病”這個名詞,大部分的人聽說過,但是究竟牙周病是什麼樣的疾病,卻一無所知。簡單的說”牙周病”是牙齒周圍的組織發炎,並且受到破壞的疾病。那麼牙齒周圍的組織指的又是什麼呢?牙周組織包括了牙齦(牙肉)牙齦下的齒槽骨、牙齦最下方的牙骨質與牙跟之間的牙周膜。因此牙周病包括牙齦炎與牙周炎。由流行病學研究、動物實驗、以及臨床上的觀察,證明牙菌斑中的細菌是造成牙周病的元兇。所含的「牙菌斑」是指聚集在牙齒表面的細菌膜,口腔中原本就含有許多細菌,如果吃進去的食物黏附在牙齒上,沒有加以清除,便會提供細菌養分,並且使細菌容易在牙齒上面聚集、增生,而行成牙菌斑,如果牙菌斑堆積在牙齦與牙齒交界處,牙菌斑中的細菌,和它所產生的毒素、代謝物,會造成牙肉發炎,進而造成牙周炎。因此不好的口腔衛生與牙病有絕對關係。
目前累計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
根據疾管署統計,今年截至7月30日國內共計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,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新北市4例,為1起群聚案,及高雄市2例;另有126例境外移入病例,境牙周病治療方式外移入病例數為2014年至2018年同期次低。惟近一個月境外移入病例數增加,感染國家以菲律賓、泰國及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為多。去年累計10例本土病例,333例境外移入病例。
定期環境巡查孳生源清除
疾管署再次呼籲,民眾應定期進行環境巡查,澈底落實積水容器等孳生源清除,降低病媒蚊密度;另計劃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牙周病治療方式者,應加強防蚊措施。一旦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後眼窩痛、肌肉關節痛、出疹等疑似症狀,務必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活動史;另請醫療院所如發現疑似個案,請儘速依法通報,以利衛生單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,防範疫情於社區內傳播。
牙周病治療的重點是「清乾淨」。病人自己要能將口腔清理乾淨,醫師將牙肉深部的地方清理乾淨。對早期病變而言,只要基本治療(牙醫師用超音波振盪器清除牙齦與牙齒交接處的牙結石,再用手操作器械清除深部的牙結石),加上病人配合的口腔衛生訓練,就可以解決牙周病的問題。牙周病治療後,並非一勞永逸。因為牙周一直與食物接觸,容易堆積牙菌斑,所以我們每天必須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。要預防、控制牙周病,唯有正確的勤刷牙,牙縫較大還要配合牙線或牙尖刷,刷得多、用力不如刷得徹底、乾淨,舌上的白苔也是牙菌斑,要記得順便清潔。但難免有一些死角,較深的地方需要專業的刮除,所以通常每三到六個月一定要作定期保養檢查,才能保持牙齒健康,或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